2018/8/11抖動人生-巴金森氏症-慈濟醫學中心神經內科林聖皇醫師

日期:2018-08-11 07:33:37 | 瀏覽次數:520

主    題: 抖動人生-巴金森氏症
受訪者:1.台灣鬱金香動作障礙關懷協會理事長、
         慈濟醫學中心神經內科林聖皇醫師
       2.病友黃千秀
  人生的變化是我們無法掌握的,當年紀輕輕卻發現站立時上半身往後彎曲,走路踮著腳尖、腳跟無法著地,雙手自左手開始抖動至右手,到最後左手僵硬,而右手抖動則越來越嚴重,無法控制。巴金森氏症發現至今已經兩百年,全球已有四千六百萬人發病。
  台灣鬱金香動作障礙關懷協會理事長、慈濟醫學中心神經內科林聖皇醫師表示,巴金森病是一個持續退化的疾病,目前沒有根治的方法,患者的病徵,如面部缺乏表情、行動遲緩、手部不停顫抖等,且罹患巴金森病後,多數人無法工作,照顧上也需要他人協助。透過藥物、手術及其他復健輔助性治療,可以減緩症狀,讓患者能夠獨立生活。
  目前罹患年輕型巴金森氏症的病患比例以日本最,佔百分之五,其他地區或台灣的比率為百分之一或百分之二。巴金森氏症發現至今已經兩百年,全球已有四千六百萬人發病。
  巴金森氏病肇因於人類腦部協調運動的多巴胺神經元細胞退化,進而有肢體顫抖、僵硬、動作減緩與身體不平衡等症狀。這類多巴胺神經元細多數存在於腦幹的中腦黑質與大腦基底核,易受外界毒性物質,如農藥除草劑或感染,而受傷死亡。
  目前巴金森氏症還是一種無法完全治癒的疾病,現行的治療方式都在針對症狀的改善,不論是吃藥還是手術,都需要病友及家屬的全力配合。
  建議中年人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有助於預防罹患巴金森氏症。因為運動可促進腦內分泌多巴胺,跑步機訓練、太極、跳舞和飛輪運動,都是不錯的選擇。 尤其太極節奏緩慢且有跨越身體對側的動作,可訓練動感、降低得到巴金森氏症的機率,還能進一步延緩肢體老化或退化。
  病友黃千秀原本是要照顧失智的父親 ,卻沒想到自己得了巴金森氏症,但她勇敢的面對人生的這項考驗。台灣鬱金香動作障礙關懷協會積極邀請巴金森病友一起運動,透過歌唱與舞蹈,改善病友逐漸僵硬的肢體、緩慢的動作,提升生活品質。

服 務 地 點

電話:07-312-6133 
傳真:07-322-0971 
地址:高雄市三民區九如二路492號
電子信箱:fengmin.radio@msa.hine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