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28腦血管疾病的中醫針灸治療-高市中醫醫院針灸科陳建智主任

日期:2015-11-28 06:39:59 | 瀏覽次數:535

主題:腦血管疾病的中醫針灸治療
受訪者:高雄市立中醫醫院針灸科陳建智主任
一、針灸搭配西藥減少中風復發率多達6成
  衛福部統計,台灣2014年約每十萬人就有50人因為腦中風而死亡,腦中風有很高的復發率。根據中國醫藥大學的跨國際跨校研究團隊的一篇針灸治療研究發現。中風出院後,長期單純接受針灸療法的患者,可以減少五成的復發風險;另外針灸如果再搭配西藥治療,復發風險則可以減少將近六成一,也就是說再度中風的風險降低到四成以下。
  中風長年高居台灣第三大死因,台灣中風患者有近二成的死亡率,根據衛福部2014年的統計,大約每十萬人就有50人因為腦中風而死亡。當中,腦中風有很高的復發率,五年、十年內累積復發率分別高達三成五及五成三。
  根據中國醫藥大學的跨國際跨校研究團隊,針對2000到2004年,30歲以上,初次中風住院,總共30058位的缺血性中風患者的一篇針灸治療研究發現。中風出院後的診治接受針灸療法的患者,可以減少50%的復發風險。
  中國醫藥大學研究團隊醫師施純全說:「我們發現接受西藥治療可以降低58%(復發率),接受針灸就可以降低50%,兩個如果一起照護,可以減少61%,所以透過中西醫合作,可以減少最多的併發症。」
  這項研究論文,即將發表在2015年10月的國際知名醫學期刊Medicine上。研究已證實中醫藥在中風復健療效,中醫師公會表示希望和健保署爭取,擴大辦理中風、癌症放療化療的健保住院試辦計畫
二、何謂中風  本病可分為出血性與缺血性兩大類。
  中風﹐也就是腦中風﹐是屬於腦血管意外病變的一種疾病﹐依病理變化可分為出血性中風和缺血性中風兩大類。
出血性中風包括腦出血和蛛網膜下腔出血
缺血性中風包括腦血栓形成和腦栓塞。
台灣其中以腦血栓形成最為多見,腦出血次之.蛛網膜下腔出血更次之。

  在中醫上本病又稱之為「卒中」,臨床上是以突然發生昏仆,不省人事,或半身不遂,口眼喎斜,言語不利等為主症的病症。
  因其起病急驟,病情變化快速,與自然界善行而數變之「風邪」的特性類似,故名之為「中風」。本病在卒中前常有先兆出現,如頭痛、眩暈,或煩躁失眠,或肢體麻木、活動不靈活,或言語不利等症狀。
三、造成中風的病因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中風的發生多由於患者先有陰陽嚴重失調﹐氣血運行失常﹐痰濕內盛等條件﹔
  再因情志失調﹐因飲食不節﹐因勞累過度﹐因氣候變化等不同的誘因﹔
以至於陰虧於下﹐陽浮於上﹐肝陽暴張﹐內風旋動﹐擾動氣血﹐
進一步造成氣血逆亂﹐夾痰夾火﹐上衝於腦﹐蒙蔽心竅﹐橫竄經脈﹐於是形成猝然昏仆﹐半身不遂等中風的症狀。
1.在情志失調方面﹐長期精神緊張﹐長期過度用腦工作﹐情緒劇烈波動等因素﹐易造成心火暴盛﹐引動內風而致本病。
2. 在飲食不節方面﹐過食肥甘厚味﹐飲酒無度﹐易傷脾胃﹐而使痰濕內生﹐引動肝風﹐造成本病。
3. 在勞累過度方面﹐包括勞役過度或房室過度﹐造成虛火上擾﹐而誘發本病。
4. 在氣候變化方面﹐在季節交換之際﹐氣溫變動過大時﹐容易造成中風的形成。

四、中風病人的治療準則
  治療中風的首要目標是維護病患的生命,防止發生併發症,以促使早日康復。一旦病情穩定下來,就要開始復健了,同時採取中醫的針灸、中藥、傷科等方法,可使病人恢復更快。
1.復健什麼時候可以開始
  若是患者的意識清晰、軀體也沒有特殊的問題,可以概括的說,堵塞性的中風在三至五天;出血性的中風則需要約一個星期的時間。
  中風初期,病人多半處於昏迷和休克狀態,這時最重要的是設法維持病人的生命句預防發生各種併發症。只要病人狀況許可,復健工作愈早開始愈好,這樣病人以後能走行動照顧自己獨立生活的機會愈大。
2.預防褥瘡和墜積性肺炎
  受壓力的地方最容易發褥瘡。預防組織壞死最好的方法是每兩小時替病人翻身一次,另外充份的營養和良好的皮膚照顧,也是預防大褥瘡的重要因素。
3.預防殘廢般的畸形 關節僵硬和孿縮變形
  典型的半身不遂病人的下肢畸形是股關節伸直而外轉,踝關節則向下伸直;   腳要頂住「腳板」,以免發生向下伸直的踝關節畸形。
  上肢畸形是上臂向腹側彎曲,靠緊身體且向內旋轉;肘關節是彎曲的,前臂內轉,腕和手指都是彎曲的。                                                                 
  預防肩關節發  生上述內收和內旋轉的畸形,可用枕頭夾在上臂和胸壁之間,
肘要伸直,前臂應外旋地放在另一塊枕頭上,使掌面朝上;但肘要比肩高,腕又要比肘高,這樣可減少水腫現象。
  腕和手指保持自然的功能姿勢,可用一塊乾毛巾捲讓病人的手握著而腕略伸直
4.預防尿路感染和大小便問題
不論經由靜脈點滴或鼻胃管餵食,必須供應充份的水分,才能預防尿路感染。便秘現象,更須進行軟化大便或服食促進腸蠕動的藥物以助排便。                      小便滯積現象,須間歇性導尿,以免膀胱發漲或發生尿路感染。
5.訓練站立和走路
6.上肢的訓練    先恢復靠近身體中心的肌肉控制,起初的活動著重在肩和肘的協調運動和下肢的相對運動。當病人還坐在輪椅時,須用三角巾或布條支撐麻痺的上肢,以防肩關脫臼。
7.失語症
  腦受損會影響到語言中樞,因為語言中樞在左腦;左腦受損也可能導致右側上肢與下肢麻痺,這種情形叫作「半身不遂」(hemiplegia);很多半身不遂右邊麻痺的病人,多多少少都有語言溝通的困難。
五、中風的針灸治療
  針對腦血管疾病患者不同階段的發展,採取不同的針灸療法,以期望達到最好的療效。
1、中臟腑:有意識障礙,用醒腦開竅針法為主,雙側下針。
  頭針:以四神聰為主。用以疏通經絡,增強機體功能。
  體針:人中、內關、三陰交……等穴道。
用以甦厥逆、清神智、袪風邪、消內熱、能調陰陽逆氣,有清熱開竅,鎮痛寧神,回陽救逆之功。
2、中經絡:無意識障礙,患側下針。
  頭針:以焦順發頭皮針分區為主。
用來刺激刺激腦神經功能之恢復。中醫整體觀認為,人體的局部可以反映整體的各部資訊。頭皮部也是整體的一個部分,因此,在頭部表面的額顳、髮際的頭皮區存在著人體的縮影,刺激頭皮分區可以增強神經細胞再連結,使腦絡得通,功能得以恢復。
  體針:針灸上取手足陽明經穴為主,輔以太陽、少陽經穴
用以疏通經絡、調和氣血。風屬陽邪,風病多侵犯陽經,故治療以手足陽經腧穴為主。陽明為多氣多血之經,又有調節脾胃之功能,陽明氣血通暢,正氣旺盛,有利於疾病之恢復,故治療時以三陽經中的陽明經穴為主,配以其他腧穴,以加強調和氣血疏通經絡的作用。
3、依症狀加減:
  1.口舌歪斜:地倉透頰車。
  2.言語不利或失語症:金津玉液舌下放血。

五、中風的預防和保健
1.避免精神刺激﹕情緒應保持清靜恬怡﹐經常保持樂觀愉快的心情﹐在面對七情(怒﹑喜﹑憂﹑思﹑悲﹑恐﹑驚)變化時﹐要能夠自己控制泰然處之。
2.節制飲食﹕對膏粱厚味肥甘等容易生痰之品﹐菸酒酸辣等容易動火食物﹐和過鹹之品應加以限制﹐過胖的人尤應注意熱量的控制﹐盡 量能將體重減輕。飲食方面宜多食瓜果蔬菜等清淡食物。不吸煙、不酗酒。
3.注意生活上的調節﹕日常生活要有規律﹐避免熬夜﹐工作上不宜過度勞累﹐並有適度的休息﹐而房室也應適度節制。要適度的運動﹐使氣機和調﹐血脈流暢﹐關節疏利﹐防止本病的發生。定時排便,有便秘的老人應協助其坐著排便。
4.注意氣候變化﹕氣候劇烈變化要注意衣服和室溫的調適﹐避免過熱或過冷。
5.飲食以清淡營養為主﹐避免厚味油膩和刺激性食物﹐多吃青菜水果﹐以防止便秘的情形。
6,若有半身不遂﹐應隨時變換體位﹐並按摩患側肢體﹐以保持氣血的暢通﹐防止褥瘡發生。
7.同時須鼓勵患者復健治療以及自行活動﹐以促進癱瘓肢體的恢復﹐並防止肌肉萎縮和關節變形的發生。
8.定時檢查身體,有心、肝、腎、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者,要重視治療。特別是臨界高血壓,血壓只是輕微增高,治療往往不爲患者重視,結果不少人幾年以後就發生中風。
9.患者如出現中風預兆:嘴歪流涎、失語、吞咽困難,頭痛、頭暈,面、舌、唇、肢體發麻,冒虛汗、胸悶不適、噁心、嘔吐等症狀應及時送醫院治療。
10.一但中風,患者應平躺,頭部擡高35°C(降低腦壓,減少腦充血),及時送醫院,那怕是半夜也應馬上送醫院搶救。
11.有過中風的病人,容易摔倒再次中風,所以患者一要控制血壓,二要防摔倒,消除室內、外摔倒隱患,如地板過度光滑,鞋(拖鞋)底過滑,可墊地毯,換新鞋,預防再次中風。 
 六、結語
    事實上腦血管疾病患者恢復的黃金期是發病後的三到六個月,且有報告提出甚至在發病後的十天內開始針灸及中藥的合併治療效果奇佳。其中有大部分的病人是在加護病房照護時便開始進行中醫會診及復健治療。並且出院後仍繼續的中醫針灸及藥物、西醫復健治療及相關的門診追蹤,以達到最好的效果。

 

服 務 地 點

電話:07-312-6133 
傳真:07-322-0971 
地址:高雄市三民區九如二路492號
電子信箱:fengmin.radio@msa.hinet.net